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6 (第2/4页)
题审题,诸史科与明算科由子美先生出题审题,明经科可从往届试题中抽选,两位先生一同审题。秀才科与明法科我负责。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苏相安排自然是稳妥的,”杜甫温和地点点头,“只是明经试题会不会太敷衍了?” 苏寂闲摇摇头,“明经科本就不怎么重要,如今朝廷需要的可不是会背书就好的官员,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干能办实事的人,明经科随便考考便好。” 李白喝了一口茶,道:“老夫有一建议,如今国子监尚未重开,明经科考中者可安排到国子监讲学。明经虽易,却也是学海基础。” “陛下正好也有这样的意思。”苏寂闲抬手给他续茶,“春闱之后,两位先生可愿留下,做国子监夫子?” 李白哈哈一笑:“算了吧,老夫可不爱做人师,长歌门里微山书院那群兔崽子老夫都懒得教,何况是国子监?” 杜甫倒是有些意动,沉吟着没有说话。 “呵,太白先生也是性情中人。”苏寂闲淡淡笑了笑,“说起长歌门,如今东西二京的国子监都因战乱而关闭,长歌门倒是偏安一隅,未来几年,少不得长歌门送弟子进京为官了。” “嗯……”李白捋着白胡子点头,“长歌门如今的门主是杨家逸飞,倒是个不错的孩子。文献公辞官后也在长歌门,他的意思,似乎也是希望长歌门能培养为官之人。” 李白说的文献公,指的便是曾担任丞相,如今早已去世的张九龄。 苏寂闲没和张九龄打过多少交道,但对他也是很尊敬,“我原以为长歌门更偏向于江湖……若是杨门主愿将文献公的遗愿发扬,说不定将来长歌门会成为第三个国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