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粗竹簪  (第2/4页)
过去养病。咱们人少了,同住一院更为妥当。”    喝药又因安自远去后放松皆被的沈戈,此刻正沉沉睡着。马三叔进屋将他用被子裹好抱到东院,发现房氏母女腾出的竟是堂屋东厢房,连忙摇头,“夫人住东厢房,我们仨住厢房就成。”    说着,他就要往东厢房里走。房氏抬手拦住,“小恩公还病着。”    马三叔把沈戈送入东里间,出来拱手给房氏行礼,正式介绍道,“在下大名马庆林,祖籍申州罗山,在乌沙镇安顺镖局任镖头。”    房氏抬手,深躬行大礼,“妾身宣州林房氏拜谢恩公,救命之恩,林家当衔草结环。”    “林夫人言重了,马某也没干啥,实在当不起您的大礼。”马三叔退了一步,抬手虚扶,“您快起来,某真当不起。”    林如玉上前,扶住母亲的胳膊,笑道,“如今咱们同处一片屋檐下,再以恩公、夫人、姑娘相称就显得太客套了。娘,女儿在乌沙镇时,得马三婶解围救命,后又以马二妹的名头,才登上了船……”    “大嫂!”不等林如玉说完,马三叔已接过话茬改了口,喊完后他老脸忍不住红了。因为论年纪,房氏明显比他小了许多。    房氏也不是扭捏的性子,还礼尊了马庆林一声“三叔。”    按照宣州的风俗,女子嫁人有孩子后,会随着自己的孩子称呼他人。    既认了亲,再说话就方便多了。房氏言道,“三叔和生子守了戈儿一夜,定已疲乏,你们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