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_第675章 声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5章 声望 (第5/6页)

慢喝了口水,斯斯文文的样子,道:“考城张家,张从正张公在世时,乃金国四大名医之首,名望极高,是著书立传流传后世的人物,我家中便有他的儒门事亲。”

    “其中还有一位自称是李家子弟。”

    “真定李家,想来是李杲李公弟子,在世时亦是金国四大名医之一,捐千金从神医学医术,著述甚丰,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医学发明,我也记不全。”

    话到这里,她补了一句。

    “张公、李公当年,与遗山先生是至交,又桃李满天下,这些子弟听闻遗山先生文稿至长安,必是要来拜会的。你等等,我叫元jiejie来与你说。”

    这日李瑕出门时也是颇为感慨。

    本来,杨果已是北地名儒,招揽不少北地文人。但相比元好问,其名望、人脉还是逊色不少。

    当世文坛,南人说吴潜、刘克庄、吴文英、刘宸翁,不过是大宋璀璨星河中的几颗,而元好问,却是一颗照亮北方的孤星。

    “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一朝之冠”的名号,绝不是说说而已。

    这是声望。

    再说人脉,元好问交友,遍及三教九流,除了名公巨卿、藩王权臣,还有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

    金亡时,元好问曾致信耶律楚材,保护不少金国儒士,这些人中有不少以遗民自居不肯入仕,而入仕的有数十人已成蒙古高官。

    与元好问交情极深且还在世的大儒,李瑕有所接触的已有杨果、商挺、白朴。

    今日元严又随口提及了几人,如严忠济、徐世垄李冶、李天翼

    其中,严忠济不仅是词林英杰,还是大世侯,东平路行军万户;徐世隆已官至蒙古燕京路宣抚使。

    李冶亦是不得了,不仅文章诗词出色,还是算术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