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1章 破镜难圆 (第3/5页)
大渊擅长。 筑城屯兵,当世比他有经验的人没几个。 当年随余玠、蒲择之构垒守蜀之人,比他资历老的,也只有王坚,却还在临安荣养。 便是张珏,论经验也比杨大渊浅得多。 据垒推进的策略,首先看水路。 延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延安,流向黄河,塞门寨就在延河边。 杨大渊占据了延河上游,面对张珏,他在地势上占尽了优势…… 其实,当年蒙哥死时,杨大渊也曾想过反正,复归大宋。 但当时他家小都已陷在蒙军之中,不好逃离。 之后北上觐见了忽必烈,被忽必烈之气度折服,他便罢了再叛心思。 一转眼,已成了蒙古都元帅了,几乎已成为一个新的世侯…… 三月初五。 杨大渊才刚刚收到合丹、史天泽撤兵的消息,招两个侄子来商议。 “猛攻一两个月,却攻不破李瑕的防线,大蒙古国愈发不能战了,莫不是国势衰退了?” “立国不过数十年,正是最强盛之际,岂可言国势衰退?”说话的是杨文安,他时年二十三岁,生得威风凛凛,眼神冷峻。 相比之下,他的兄长杨文仲便显得文弱了些。 杨文仲叹息一声,又道:“但蒙军对阵李瑕,接连吃了败仗,此为不争之事实。我只觉当年投降时几乎就是蒙军兵势最强之时,至于如今……唉。” 杨文安道:“兄长多虑了,因阿里不哥之乱未曾平定罢了,实力犹在。” 他并不因蒙军的撤退而沮丧,相反,显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