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0章 战略调整 (第6/6页)
瑕道:“十年或许不要,一两年也是要的。” “能?” “没更多时间了。” “好吧。” 张珏微叹,心知能在一两年内出兵河套都已是奇迹。 毕竟对河西是偷袭,而如今蒙军已有准备。 打个比方,当年李曾伯要收复一座襄阳城,宋廷还要为钱粮之事争执半年。 “君玉兄何必叹气。”李瑕问道:“我们能用的办法又不仅是打仗一途,你就没想招降杨大渊?” “无耻叛逆,招降回来做甚?” “不是为了杨大渊,而是为了试探忽必烈。” 李瑕看着北面,沉吟着。 “我这几日一直在考虑,忽必烈这般灰头土脸地退回去,其威望必定要大跌。我们必须加以利用,不是说有多器重这些仕官蒙古之人,这是瓦解忽必烈政权的最好机会……” 张珏明白过来。 “不错,我们挡住了近二十万蒙古大军。以北地世侯、文官的德性,素来是谁强他们便倒向谁,怎么可能不在心里犯嘀咕。” “南阳、河南、山西,甚至更多地方,我已派出细作试探。但离我们最近,且最值得试探的,就是对面的杨大渊。忽必烈对中原还有多少掌控,一试便知。” 这便是李瑕所说的“战略调整”了。 于他而言,与忽必烈的交手现在才真正开始。 此前的战事不是交手,是他被动挡住了忽必烈并不太认真的一击。 挡住了,他才能开始出招反击,击的是人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