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_第1203章 丑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3章 丑态 (第2/6页)

?我来这万寿兴国寺,真是来拜佛的。」

    「学生明白,想必陛下亦明白。」王恂道:「只是先生何苦在此时触怒陛下?」

    这是很浅显的官场道理董家兄弟在这个地方见了张弘基,结果刘秉忠刚刚从开平城回到燕京又跑过来,忽必烈当然会不高兴。

    刘秉忠道:「我是佛门居士、是儒家学者,有佛与儒才有我,若我怕陛下不悦,连寺庙也不来了,我便不是我了。」

    「学生受教了。」王恂听罢,又行了一礼,扶着刘秉忠往城外走去。

    他们都是金国官宦之家出身,祖辈投降于大蒙古国,贪生怕死、贪慕荣华的想法必然有,但他们选择了忽必烈,而不是选择阿里不哥、海都,则是妥协之中也有坚持。

    这份坚持,便是刘秉忠的「我」的成分,他是佛门居士、是儒家学者。

    而忽必烈也曾经尊重、包容他这份坚持,因此有了大元。

    君臣之间必须有这种尊重与包容,才能鱼水相得。

    所以,刘秉忠今日还是来了。

    回去之时,路过了城门口,抬头一看,能看到城头上挂满了人头。

    那是董家满门两百五十余口,以及张雄飞等人的人头。

    虽然来时已经看过一次了,但走时刘秉忠还是停下了脚步,眯着老眼,辨认着那些面容。

    太多人他都认识,甚至都是他的至交好友。过了一会,王恂说起了桩闲事,道:「前两日,张弘范与友人饮酒,作了一首诗,题名《寄征衣》,诗云,「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刘秉忠已渐渐红了眼睛,听罢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