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3/4页)
不过也没必要解释。 他也没空解释。 他最近一门心思在琢磨物价。在调取近五十年来京城及各大州府的物价记录,做了详细的对比后,他发现,凡是有巨商大贾活动的地方,物价波动往往非常剧烈。这些商人cao纵市场,从中牟利,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巨大。 因此,陈习与向皇帝建议,可以由官府来做最大的商贾,斥巨资成立市易局,招募各行业商人做代理,视物价而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做最大的那个商贾,以此打击囤积居奇和违规抛售,从而平抑物价。简单说就是常平仓的变种,只是常平仓只调控粮食价格,而市易局则涉及百业。 时人鄙夷商人,视为贱业,陈习与建议官府经商,一下子引起轩然大波,就在皇帝面前爆发一场大辩论。 有人说,让官府做生意已然斯文扫地,居然还不限类别,百业皆纳,难道要官府也在街上摆摊,锱铢必较斤两必称的卖瓜果梨桃?有伤国体! 陈习与答:“官家禁止私盐日久,公盐亦是逐斤逐两售卖,未见公言有失国体。” 皇帝忍不住哈哈大笑,市易局之事遂定,先从京城始,继而在扬州杭州等重镇相继推广。而且这回陈习与吃了前一次的教训,绝不让市易局走上青苗贷的老路,成为少数人敛财之道。他建议皇帝在市易局中设立准价署,署令以钦使身份监察物价,一旦出现市易局官员违法牟利,可有密折专奏的权力,直接上报皇帝。 这一年,仅仅京城一处的市易局,就为朝廷赚了一百多万贯,相当于当年农税三成以上的数量。 皇帝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似乎有点金术的年轻人。 陈习与的官越做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