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60章 督陶官后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督陶官后人 (第2/4页)

买来的那件康熙官窑一口气仿出十件,闲着没事,隔三岔五就流到市场上去牟利。”

    “做高仿的作坊从不抛头露面,客人都是熟人介绍,做的是场外交易。做成一笔就能吃一年。当年圈里传闻,某老资格的拍卖行与他们合作倒卖高仿器。港岛一次拍卖会成功拍出两件官窑器。”

    “过去几年收藏家不小心将其中一件砸碎,这才从胎骨中发现疑问,找到拍卖行退钱了事,可要是没砸碎呢?”

    丁老有些疲惫,用手摸摸额头,喝口茶道:“早年我曾经去过几家作坊,刚进屋就看见遍地都是清三代青花过墙龙盘,还有一路莲科盘和天球瓶。”

    “茶叶末、郎窑红、祭蓝、洒蓝这类颜色釉器物也一应俱全,价钱只有京城市场的一半。在另一家作坊里看到几个姑娘低着头,凑着从门窗透进来的光,在瓷胎表面或描花、或镂空、或填色。”

    “还看见过工匠们在老板的指挥下仿宋影青瓷,从拉坯到刻花都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在刚出窑的瓷器上涂满泥巴。因为泥巴里掺有碱性的稻草屑,几天后再抹去一些表面的泥,就能冒充刚出土的文物。”

    “往元玉壶春瓶上刷一种紫色涂料,涂满后就放在台阶上晾晒。药水是高锰酸钾加硝酸再加松香水,按一定比例调和后刷在瓷器表面,几小时后就能去贼光。”

    “再用砂轮和砂纸细细打磨出粗细痕迹,看上去最少流传几百年。再比如元器在底部会出现火石红,这是普遍认为鉴定的重要依据,但现在也有人攻关成功。”

    “将湿的老糠灰垫在器物的底部进窑,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