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37章 青花之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青花之谜 (第1/4页)

    “景德镇高诸邑!”

    “明珠料!”

    只见老者拿出一大包岩土,将其磨碎倒入水内加以摇动,除去较轻的硅石和岩石碎片,将沉淀的珠明料集中一起。

    然后放在空气不太流通的地方去低温焙烧,除去其中所含的水分、硫黄和砷等杂质,再用磁石将混杂在里面的磁铁矿等粉碎,去掉槌上的铁粉,并用开水不断反复淘洗。

    过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连最细小的残渣都清理干净,这样精选出来的珠明料,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发色。

    把所有料放在瓷制大钵里,用瓷棒经过很长时间把它磨细,足足一天,才达到合格标准。

    天然的辉砷钴矿及砷钴矿,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或水中,很容易氧化,而且被水溶解顺着岩石的裂缝流下,当其尚未深达到地下时,就变作氧化钴再度凝固。

    这时在其周围浸出的铁、锰、铜等溶液又和它混在一起,凝结而成像煤烟末一样黑的或黑褐色的块状,附着在岩石的空隙里。这便是常说的珠明料,在矿物学上叫它作钴土矿。

    青花所用的钴青料,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lte”或“Smalt”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成本极高,只能被皇家使用。后来才改用天然出产的钴土矿,国内叫珠明料,岛国称为吴须。

    把这种精制的珠明料磨得极细,加水使其成为墨汁般乌黑的液体,用来在干燥的陶瓷坯上绘画图样,然后再挂上白色的长石釉,用1250~1400℃的高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