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6章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第2/8页)
!” “这种‘典型桉例’,估计是官府的喉舌在那儿刻意散播的吧,估计一百个里也未必有一个,逮到了就各种嚼舌头。” 要不是百姓们终究不是穿越者,说不出“幸存者效应”这样的专业术语,怕是直接就要开喷怼脸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明一朝,秀才如果一辈子坚持参加乡试,最后终生考取成功举人的概率,大约是二十几比一。 但绍兴府、宁波府能惨烈到七八十个秀才卷一辈子才能卷出一个举人。杭州府没绍兴府宁波府那么惨烈,但五六十个秀才一辈子出一个举人的烈度还是有的。 这样的环境,让老百姓不太好骗,民间识字的农民太多了。 一些明明白天还在挥锄头的人,居然也会读过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的典故,于是一群心思最活络的,立刻就想到了前宋王安石青苗法的钻空子薅羊毛桉例。 朝廷居然敢给农民借钱?那必须好好教教朝中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人,什么叫世道险恶! 这种情况,估计也就跟后世21世纪,某些“网贷要命一条村”差不多。后世的p2p网贷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但偏偏也有一些命硬的老赖就是能治他们。 这些人往往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跟薅王安石青苗法羊毛的北宋青皮无赖其实是一类人。 虽说朝廷这次立的给民间贷银子的法度,跟王安石青苗法还是差异很大,比如要求是农籍、而且得是田地少于十亩的人家才能贷。 这样的话,就把已经是工籍,或者至少是一分田都没有的光棍破落户,排除在了申请放贷的人群之外。也就把大多数可以钻空子的人群给屏蔽了。 可惜即使如此,要做到百分百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