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和议 (第4/5页)
秦,安邑、大梁、濮阳、陶四地齐动,客卿张禄居洛阳以调动之。臣之所使,盖奉于洛阳也。” 太子心里有些不忿,自己身为太子,如此大事不仅不能主持,甚至不能与闻,却让一个刚刚入秦的客卿来主持,自己只能在一旁观看!念及此,太子道:“既如此,便当速报洛阳!” 于是一叶扁舟载着一名信使沿鸿沟直趋洛阳。 第二天,太子在梁西驿中听说秦使又与段子干和须贾见面,这次是事务性会谈,没有主与客的区别,只谈事情。如是两日,终于传来谈判的结果:魏遣一公子入质于秦,魏遣使与秦赵和。太子闻此讯,颇感绝望:自己大约要在魏国长住了。 秦王传令,太子代表秦王与魏会盟。秦王的信使终于详细地向太子介绍了胡阳的处境:由于赵军距邯郸不远,赵军的损失可以随时补充,而秦军只能越战越少,终于会不免于失败。陈四带回秦国的山川地理图,被穰侯派画工重新做了图,这次信使就带出一幅。看着图上标志的各邑形势,太子也能体会到形势的严重。 为了尽快调解秦赵的争端,魏王不等会盟,就派出了使者,出使几和邯郸。等到五天后会盟时,魏使已经从邯郸回报出使的结果:赵国必须获得几邑,方能言和。本着同盟之谊,魏国大度地宣布放弃几邑,就送给赵国了。而秦太子也宣布,为报魏王之恩,安邑将竭尽东道之义。 秦、魏结盟后,秦军的危险基本解除,秦军退出几邑,取道南阳,过黄河,经洛阳归国。秦军前脚撤出,廉颇后脚就冲入几邑,几乎与秦军的后卫遭遇。两军相互警戒了一阵子,没有发生冲突。 黄歇对这一结果虽然谈不上十分满意,但也在意料之中。魏利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