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四书 (第3/6页)
如同前世一般,史前文明依旧有灵长类生物,但却没有思想。” “这个时代,纵然时间够长,五千年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儒家经文这种东西,绝对不是靠时间堆上来的。” “很显然,我之前读书,没有理解其中奥义,没有真正去思考,更多的只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想法去看,故而毫无长进,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影响。” “现在的我,必须要认真读书,并非是刻意研究,而是发自内心去看待这些文章,用心去感悟,用思想去理解,用行为去印证,如此一来,或许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宋知书自语道。 他曾经遇到过一名国学大师,提出过两个问题,那就是四书五经会不会有朝一日被淘汰,亦或者是说时间线拉长,是否会出现更多璀璨的经文瑰宝? 这两个问题提出,那名国学大师只是思考片刻便做出了回答。 不一定。 他没有完全否决自己的观点,但也不是非常赞同自己的观点,不否认的原因是,这本身就是一个猜想,有无数可能性,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假设。 但不赞同的原因对方也向自己解释清楚了。 任何流传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满足几个非常苛刻的条件,一来是著作者拥有极高的智慧,而这个著作者又要通过周边的事物,进行不断的思考,最终才能著书,最重要的就是环境也要影响。 如果人人都追求金钱名利,趋炎附势,就算是十万年的文明,也不可能诞生一本文学瑰宝,这就是为什么前世现代很难出现文学经典的原因了。 大环境决定了很多很多,而对比这个世界,人人追求的是什么?长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