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第2/3页)
,但是借鉴归借鉴,还是有很大不同,”伍爱华举例:“比如说汉初的时候,就各种放权,随便当地豪族和商人发展。” “这时候商鞅、韩非、李斯就要跳起来说,说人人都去经商了,还有谁种地?商人对国家有何利?” “传统法家确实一直是这么想的。”伍爱华肯定地说:“但事实上,商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如果没有行商,外地的物品怎么能来到本地呢?”伍爱华解释道:“商业的本质是从交换中获取利益,例如本地柑橘丰产,当地人总不能靠天天吃柑橘过日子吧?这时候商人拿了外地的布匹、粮食来换,本地人能够吃饱穿暖,外地人能够补充维生素,这就是商品流通的价值。” “至于说商人们发展壮大可能会影响国家稳定,以及大家都去经商没人种地,这种事情也不用害怕。”伍爱华说着:“经商也是需要一定天赋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总有人赔的本儿掉,尝试过不合适,自然人就回家乖乖种地了。” “商人发展壮大这事,更是不必忧心,”伍爱华解释道:“我们看历朝历代皇帝的做法,其实就是把国家的钱暂时存在豪商和地方豪族那里,平时就让他们勤勤恳恳积攒钱财,也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孙享受享受,等到国家需要钱了,不用临时想办法从黎民百姓身上压榨税收,直接找一些豪商豪族的不法之事,把人杀了或者流放了,家产充公,国库就又有钱干活了。” 伍爱华这话一说,天幕下的商人人人自危。 “这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伍爱华说道:“一般小商人其实不用担心,你赚的那些钱,还不够国家看在眼里,但要是全国排名都靠前的豪商,那就要跟紧国家,国家有需要,捐出大半身家也义不容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