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 (第3/4页)



    可赵构不能这样想。

    针对东喀喇,内阁早就拿出了一个系统的规划。

    从设立州县到官员委派,从土著治理政策到移民税收,乃至是塞北草原之民的迁移。大宋是鼓励塞北之民向西迁移的。

    后者近来的生活水准太好了,人口增长迅速。

    眼下还没几年,乍然一看是很不起眼的,只是部落里多了不少小孩。

    但照这么个速度下去,等个十几二十年你再来看?

    这是一个大问题。

    必须要移民的。

    但是塞北游骑的人群中身份却有着不小差异。

    那有的人是牧民,包括不少契丹人和奚人;但也有不少人是牧奴,是属于贵族头人的奴隶。

    哪怕是最简单的牧民,想要托里部落迁移到外地去,那对部族也是一个伤害和损失不是?

    这点上不理顺,不做出具体的区别对待,想要顺利的完成移民迁移,那是不可能的。

    再由就是汉民的迁移,这事儿更加困难。

    老百姓们只要在家乡还过得下去,还活得下去,那就没几个愿意背井离乡迁居他地的。

    关西六路的青壮本就因为宣和北伐和靖康之战葬送了数十万,现在又要发动人迁移到河中路,那怎么可能做到?

    河中路就是东喀喇。

    就跟西域已经被分为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今后的河中路也会被分为和中东路和河中西路的。

    但建制再完善,河西走廊以西地区,广阔的万里沃土上却没有几个汉人身影,那也依旧不能算是汉人的土地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