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武圣_第79章 养寇自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养寇自重 (第2/4页)

   君择臣,臣亦择君。

    历史上,秦孝公颁布招贤令。

    商鞅从招贤令中,感受到秦孝公求才以及变法之心,这才不顾艰险西出函谷关。

    然而抵达秦国以后,商鞅并非才开始就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

    商鞅先后三次面见秦孝公。

    初见秦孝公,商鞅大谈帝道治国,列举了尧舜二帝在位时的繁荣盛景。

    秦孝公却觉得帝道治国发展太慢,不符合秦国国情,毫不犹豫予以拒绝,反而对商鞅颇感失望。

    被秦孝公否认自己推荐的治国之道,商鞅不怒反喜,过段时间再次面见秦孝公,阐述王道治国。

    王道典范,非西周莫属。

    秦穆公时百里奚施行王道之学,使秦国强盛一时,穆公也因此称霸。

    秦穆公时期的辉煌,也是所有秦人的骄傲,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往日强盛。

    秦孝公当时也非常心动。

    不过考虑到秦国现状,他终究还是否定了王道之国。

    商鞅两献治国之道,都被秦孝公否决,心中更是欢喜异常。

    最终,商鞅在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那就是:霸道治国。

    所谓霸道治国,就是以法家为核心,对内严刑峻法,对外军事扩张。

    结合秦国当时弊病,立法进行革新。

    秦孝公采纳了这种治国理念,艰难变法过后,秦国大治,国力日渐强盛。

    纵观此事,并非商鞅推崇帝道与王道。

    他之所以率先提出那两种治国之道,也正是为了试探秦孝公。

    秦孝公若当时心动,采纳了帝道或者霸道,那么秦国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