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章 (第3/3页)
应手后,便放心把更多工作交给她,还对着三组的人员大力夸她聪明,学什么都快。 如今她要么跟着检验员登记货品的数量和评级,要么阅读供应货品的各类文件,作出计划,60年代初期,因为种种因素,社会资源集中加强统一管理,但放到68年其实是不相容的。 为了避免“分到订不到,订到拿不到,拿到不配套”等情况,于是各个省市都出现了物资协作的情况,厂与厂,厂与销售商店之间通过求援,物资串换,加工改制,劳务协作等方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然而,“文革”发生,这种方式被批判为“搞资本主义”,“挖社会主义墙脚”,这种较为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被认定为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从而禁止,正常的供销秩序被打乱。 物资供应越发紧张,所以,采购员的队伍才会越来越庞大,几乎达到了“满天飞”的程度。 造成何瑞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强度进一步加大,不过他们省还算好的,上面对重要物资采用了“地区平衡,差额调拨”方式,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不管你上头的文件怎么规定,咱库里得有货。 为了保证货品充足,商店偶尔还会试探性地进行跨省采购,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不过没有摆在明面上。 所以除了上头下发的任务,采购部门还要完成商店本身的需求,底下的采购员频繁出差谈合作,他们也要协调好其中的合作内容。 何瑞雪清楚,这种情况等到了七十年代会大有改善,甚至鼓励省以下地方进行生产资料上的协作,等到七七年全面放开。 比起夏凌青等人,她的工作并不重,但细微的东西才磨人,有时候一项数据她要反复核对,没有计算机的时代,资料全是手写,每个人的记录习惯都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