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4章 (第2/3页)
确的把握朝廷的动向和心思。 如果赵雄如果走错了路,牵连的是整个赵家。 “老二,不,二哥,你才是我们兄弟中最高明的!”李庠一脸佩服。 杨毅冲赵雄拱手:“有二弟辅佐,实乃万幸也。” 第九百四十二章 送行 杨旻是几个皇子中最低调的一个,这一点倒很像现在的刘禅。 在河中封了汉国之后,刘禅老泪纵横,“陛下此举必为后世称颂!” 蜀汉的遗老遗少们抱头哭泣,他们的后代主动请愿远赴河中,杨峥自然应允,巴不得他们迁徙过去。 关中百姓一半是蜀中迁徙过来的,其中不乏大汉的拥笃者,宣义司稍作动员,在承诺双倍田产免赋三年后,便有七千多户愿意过去。 七千多户,也就两万多人。 对于偌大的河中来说,远远不够。 本民族人口在当地占绝对数量优势,才能真正将当地转化过来,不然几十年后,汉民会反过来被当地融合。 杨峥只能动用皇帝的权威,号召百姓西迁,去开拓新的疆土,还让李密写了一份文采斐然的诏令。 愿去者,每户赏赐马车一辆,驽马两匹,骆驼一匹,粮食三石,皮甲一套,弓两副,刀三口。 大秦别的不多,各种牲畜应有尽有。 相当于一路的消耗,全有官府承担。 沿途驿站也对百姓开放,提供水和食物。 宣义司宣传了这么多年,杨峥已经被神化了,在大秦帝国拥有无上的权威和威信,百姓的信任几乎是盲目的。 很快便有两万三千多户被动员起来。 两万三千户,也就六七万的驽马和骆驼,七万石粮食,还没有一场小型战争消耗的多。 不过驿站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