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122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3章 (第3/3页)


    既然是华夏文明圈,肯定是要抹除萨珊人的影响。

    此举自然也传到杨毅的耳中,夏国君臣一大半的精力就是盯着河中。

    杨毅没有杜预的耐心和水磨工夫,直接下令夏国境内的夷人全部改秦名、学汉言,禁止使用匈奴语、康居语,以一年为限,一年之后,还学不会汉言者,抄没家产,全家贬为奴隶。

    大力出奇迹。

    夏国境内以游牧民居多,就吃这一套,太温和了反而对他们没什么效果。

    当然,此举也造成了不少牧民逃亡。

    但杨毅手上掌握着大量精锐骑兵,并且早有防备,逃亡的人多被捉回,豪酋则被直接斩首示众。

    强力手腕下,夏国百姓只能乖乖改秦名汉姓。

    其实这些牧民一会儿是匈奴,一会儿是鲜卑,一会儿是乌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成分。

    能成为匈奴人,也就能成为秦人,对他们来说,活着最重要……

    谁手里提着刀,他们就是什么人。

    按照夏侯栩的建议,夏国也兴建了大量的公塾,从高昌、河西聘请了大量儒生,对夏国移风易俗,束发右衽。

    不得不说,有时候强力手段比温和手段要快很多。

    除此之外,杨毅还将境内的城池全部改为汉名。

    碎叶、伊胜、楚阳、怛罗、定远等等。

    杨毅失去了攻取河中的机会,存心要在此事上跟杜预争一争。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形势。

    夏国已经立国十多年,全面汉化的条件早已成熟,其实不用杨毅下令,国中就有很多人主动说汉言,取汉名,穿汉人衣冠。

    而河中刚刚拿下,百族林立,很多部族还有相当大的实力,只可徐徐图之,而不可cao之过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