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卷阅读3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2 (第2/4页)

豆、红薯的到来解决了大秦缺粮的危机,可是他们本土粮食增加高产的事情农家的人也一直没有拉下来。

    对于这件事情,赵燕歌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想到会突然迎来这个意外之喜。

    当然,农家的人就算再能耐,也无法让杂交水稻和小麦突破到玉米这种高产农作物的产量,这次汇报给赵燕歌的,是农家人在杂交水稻和小麦身上取得的最新进展。

    这对大秦来说,已经是迈出一大步了。

    其余百家人听说了以后,也全都跑去咸阳宫的玻璃大棚去看。

    “这几年的努力成果下来,已经让我们大秦的水稻和小麦比之数年前产量多了十分之一。”左相看着手中的对比数据笑着道。

    可别小看这个产量,一亩地多了十分之一,整个大秦的粮食产量和储存就能提高一成。

    谁的不会嫌弃粮食多的。

    比起几年前贫瘠百姓皆哀苦的大秦来,现在大秦的百姓们家中粮食已经有了富余。

    百姓们是对生存要求最低的那批人,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家里面有粮食,就能一直把日子给过下去。

    手里有粮,能够有效的为大秦安稳民心,能让大秦发展的更加安稳。

    这就是属于大秦的太平盛世。

    朝堂之上,伴随着老一辈的官员们陆陆续续的退下去以后,提拔上来的都是新面孔,这些人有的是从下面一路考上来的,也有的是被举荐上来,无一例外的都是实干家。

    上行下效,下面的风貌自然也会跟着一同变好,有些政治清明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现象。

    有时候百姓们就算没有把家中门关好,也不用担心家里面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