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374章 顺流而下(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顺流而下(四) (第5/6页)

业机会增加,在农业人口占中国80%以上的当下,人民收入就能提升。人们收入提升,消费力就上去了,这是新的经济思路。

    张瑜继续讲述着工作进展,“陕西也不都是千沟万壑,不过完整的平地早就分了,咱们两千多干部到的地方都是很糟糕的地方。同志们带着村里的6 5打出坝来,百姓很不以为然。”

    所谓6 5,是在东北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指的是3个临时村长 3个民兵队长,一共6个人。每个村5个民兵,就是6 5。这么安排的原因是村长和民兵队长要不断轮换接受培训,为了保持管理的持续以及人力持续,要有这么一个数量。

    最初的时候组织上也没想那么多,现在就发现这么组织的话,能够很快完成人力的集中。而这样的人力调配明显给陕西本地提供了更多的好处。在沟里修土堤坝,需要不少的人力。这6 5恰好提供了勉强能够完成工作的人力,加上派下去的干部,一个村很容易就能集结起20多号壮劳力。

    “去年春天雨季到来,各地老乡都站在山梁上看着热闹。真的是特么……真的是站在江边看船翻。老乡们议论纷纷,觉得那些堤坝一定会被山洪冲垮。结果堤坝挺住了,当年就淤出一片良田。老乡刚开始都觉得这种‘生地’没法种,同志们借了牲口去种地,秋后的确丰收了,老乡们才信了。”张瑜说完,就看向吴有平。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生地……陕西的土地真的有这么好?”吴有平对此也很在意。按照中国的传统,土地得耕种几年才能变成‘熟地’,粮食产量才会稳定。头一年开出来的土地叫做‘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