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1、小民的烦恼 (第2/6页)
速成班,和黄xing成了同学,因此结识了许多同盟人士,也正是在此时,初步形成了他的“君主立宪”思想。 一九零三年,杨承瓒回国,参加经济特考,高中榜眼,获得甲等第二的好成绩,而状元为梁士诒,也就是现任的交通部长,此时清廷大肆清算新法人士,受此牵连,梁士诒被革除状元,杨承瓒也受到牵连,并被通缉,不得不出逃曰本避祸,在横滨,遇到了同为避祸的梁任公。 两人相见甚欢,谈笑风生,为探索救亡图存之道,讨论许久,彼此互相赏识,后来梁任公写下了《少年中国说》一文,受此影响,杨承瓒挥笔写下了《湘省少年歌》,其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湘省人尽死,”便是出自此文。 一九零五年,清廷预备立宪,“五大臣”到曰本除了考察宪政模式之外,还专门请声名鹊起的杨承瓒出山,由此,杨承瓒回国,本以为可以大展身手,没想到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心灰意冷的杨承瓒,已然对清廷不抱有任何希望,寥寥数年之后,被大头赏识,高规则礼仪聘请至平津担任顾问,由此正式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 《君宪救国论》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人士反应激烈,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紧随其后便上演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论战。 当然了,上面的人吵得再厉害,通州口岸码头上的搬运工人依旧每天得压榨身体赚取微薄的口粮;永定门口,王老二与伙计三儿依旧卖着每碗六分钱的馄饨;拉黄包车的师傅辛苦一天也赚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