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第3/3页)
她感慨出声,“母亲,我当初……我确实……最怕你对我失望了。” 所以你说跪,当年的我即便再委屈,也是会跪的。 原来是这样跪了下去。 这样跪下去,老和尚的生恩她保住了,养恩也还了。 两边都齐全,只有她自己兀自委屈,便跪着哭了起来。 她一直是个拧巴的人。对于母亲,她尤其拧巴。 这跟母亲的性子也有关系。她虽也是高门主母,但城府不深,脸上藏不住神情。所以即便是十六岁的她,也能从母亲的脸上窥得一二心思——尤其是品论她在淮陵种种不得时宜的习性。 不是嫌弃,也不是厌恶,而是两者之外的瞧不上。 母亲也不是不喜欢她,她是不喜欢她在蜀州那段经历。 这于世家出身的母亲也许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她当年却犹如一只拧成麻花的炮仗虎,心思敏感,又因自小没有母亲,对母亲很是在意。便越是在意,越是介意,于是总要寻几句话刺过去,刺得母亲直哭。 有理也成了没理。于是只能跪下去。且跪的声音越大,越痛,她可能还最痛快——这般就显得她的自尊和骨气多一些,也能让她日后在母亲面前说起此事的时候更理直气壮。 ——实在是愚蠢。 如今想想,这也是吃了没有学识的亏。因为不会讲大道理,便只能通过不甘示弱的顶嘴和跪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糟糕的是,母亲却会讲道理,更糟糕的是,她还挺吃母亲讲的这套道理。 她摇摇头,第一次没有依着母亲的意思跪下去,而是神情不变,对着朱氏讲出上辈子不懂说的道理,“难道母亲也觉得我生于蜀州,长在蜀州是我的过错么?所以连祖母不曾因我说蜀音而怪罪,我便要感恩戴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