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竹言蹊后面的学员走上讲台,谈容也要去忙手头的工作。
竹言蹊把手机揣回兜里,红着耳尖儿看向台上的女生。
机构内部编有结构化的抽题软件,助教拖动鼠标,随机抽出一道极其基础,也极其简单的试题:你想成为老师的理由是什么?
类似的问法很多,例如“你为什么想要当老师”,“你认为自己具备老师的哪些素质”,改革前的教资面试也经常会考。
竹言蹊特意总结过非时政模块的答题套路,在听清题目的一瞬间,他条件反射地将各条各点的关键词在脑中过了一遍。
不止是他,就连坐在更后一座的人也小声背了句,“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大家报名冲刺班都是为了查漏补缺,基础性试题几乎张口就答。
站在讲台的女生却沉默一会儿,说出与参考答案相悖的话来:“其实在我读高三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成为一名老师。”
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考生一般会将个人经历修饰得很漂亮,最好是从“儿时梦想”开始讲起。
女生开头第一句,直接把旁人听愣了。
而她随后才简要讲起自己想当老师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