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六章 艰难的完成 (第4/6页)
各种技术之外,主要工作就是成立农学会。 按照区域划分,每到一府一县,就从当地各村镇招来一批里长甲长,亲自传授相应的农业知识。并且分发印刷出来的书册。 大明的读书识字率很是悲催,不过有赖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总体数量还不算少。 各村各镇找个识字的读农业技术册子,也不算什么难题。 这些人学会了之后,回到各自的村子里再传授给其他人。 没有网络的时代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技术传播手段。反正王霄是想不到别的更好的办法了。 这些来自各村的老农们虽然绝大部分都不识字,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王霄教授的东西,那真的是一点就通。 就算是那些从遥远的南美洲漂洋过海运送过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真正的种植一季就能确信好与不好。 换做以往的时候,肯定是不行。因为绝大部分的农民只有很少的田地。 养家糊口尚且不够,更何况是种植从未有过验证的新式种子。 现在的话,随着大规模的重新分地,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已经是大规模的扩大,拿出一小部分来种植新式的种子,也是可以的。 至于土地奇缺的大明朝廷,是如何拿出大片的土地分发给百姓的。这就要从皇帝的转变说起。 以往崇祯皇帝看重面子,所以对于藩王宗室的罪行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大明要亡国了,被受刺激的崇祯皇帝,才在王霄的一再怂恿下发生了剧烈的态度转变。 真正下定决心要打靖难之役,做第二个朱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