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这条水渠,用你的名字来命名 (月票加更) (第4/6页)
壮丁们不去军中为卒,不去做民夫。那出兵数量必然是被限制,这段时间里,大秦顶多能动员二三十万人马。 各种各样的物资,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粮草与铁器都用在了建造水渠上,那军中得到的必然就会减少。 大量民夫聚集干活,管人家吃饭是必须的。 产量稀少的铁器,都被用在了干活的工具上。毕竟在大地上挖沟渠,那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现代世界看着简单的工程,那是因为动用了炸药还有机械的力量。 挖掘机一斗下去,足够几十个人干许久的。 而这几十个人,指的是有着充足体力以及合适工具的劳动力。 大秦这里,合适的劳动工具并不多。毕竟这个时代的农具大部分还都是石质与木质的。 依靠这种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大地上开挖深深的水渠。王霄除了称赞祖先的坚韧不拔之外,只能是考虑着要如何增加金属的产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千年来,金属的产量一直都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 从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开始,金属工具就是终极目标。 寻求质量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数量,先满足够不够用再说。 王霄知道的是,楚国之所以冶炼发达,那是因为人家有大冶矿。容易开挖容易冶炼。 而大秦这里,矿是有的,但是太深不好挖掘。而且砍柴来冶炼,温度不够冶炼困难。 解决的办法他也有,不过不是现在。 “你就是郑国?”看着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水利专家,王霄好奇的询问“你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