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0 (第2/4页)
他人的,若是公司签了这样的农户,怎么可能不赔钱? 只有一部分勤快、没手艺、思想不敏锐、但却懂道理的,才是公司签约的对象,他们很珍惜得来的机会,对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公司的安排,十分重视,最后,也能在公司带领下,最终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 刘海涛在陈怀希这里碰了个硬钉子,学乖了,再次来找凤娇时,就瞅准省委开会的时机。他十分迫切地想推广公司加农户的农村发展模式,同时,更想让农民树立科学种田、智慧种田的新思维,这次拜访凤娇,还带了一堆的资料。 刘海涛将以靠山屯为中心、方圆十公里的地图带来,还把周围村庄的土地肥沃水平、种植什么作物都做了统计,拿给凤娇看。 若是以前,凤娇或许觉得这样的干部很难得,一时头脑发热,就和刘海涛签合同的,前两回,签下东源电子和空调厂,就是这样。 这回,有陈怀希提醒,凤娇果然十分谨慎,她问刘海涛:“你给我的这些地块,有多少适合种果树?不适合的能种什么?各村剩下多少青壮劳力、他们愿意签约公司吗?这些人好不好管理?文化程度怎么样?” 面对凤娇机关枪一般的提问,刘海涛有些傻眼,他急忙表示:“这些都不是问题,我马上派人去调查。” “刘市长,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多少人愿意签约?这些人中,又多少是勤劳肯干、能吃苦耐劳的?还有多少游手好闲,加入公司,就指望逃避干活,还想获得丰收的人?” 刘海涛有些沮丧,但很快又打起精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