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9 下了七个月的连绵大雪4 (第5/5页)
并不是因为他是个无赖,而是因为他受了苏辙的嘱。他本是蜀人,和苏轼兄弟俩关系不是太近,可同乡的身份放在那里,自然是比一般人要近一些。 苏轼就任杭州,而苏辙因为生病,暂时被免了官职,所以,苏辙只能拜托张商英先暂时留在汴梁城外,将蔡道买下的那处庄园照管起来。 一等到病愈之后,苏辙再进京,按照蔡道之前的请求和曾巩的嘱托,主持开办一座新的书院。 这座新书院的名字,蔡道也已经想好了,就叫‘无类书院’。 有教无类,对于这个名字,曾巩、苏轼和苏辙都非常赞同。 光从书院的名字,就明白这间书院将会向蔡道之前开办的那个蔡氏学堂一样,本着有教无类的宗旨,将会大量招收穷人家的孩子。其中,大多数的孩子也只是学一些养家糊口的技能。人数多了,苏辙肯定能够在其中找到那些未经雕琢的 璞玉的。 文彦博和吕公著草拟的文书中,对于狄咏的行为切责甚厉,几乎是指着他的鼻子再说,狄咏这么长时间还不不搬兵还朝,根本就是在养寇自重。 之前,张龙在河北诸路联络剩余还未被剿灭的保甲一事,进展的并不是太顺利,他人虽然到了河北,却找不到一个能够主事的人,那些有名有姓叛乱的保甲都已经被狄咏给杀了。况且,剩下的那些散兵游勇们也都进入不了太行山。 这是因为,狄咏在剿灭大股叛乱的保甲之后,就一直派手下的禁军严密封锁了河北诸路通往太行山各个道路,他就是怕这些散兵游勇逃进太行山,和山中的山贼合流。(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