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 (第1/4页)
在地上,哪个小姑娘敢抱怨。熹贵妃的甚至比我们的母亲们还要年长。 她这种气势,倒让我想起一句诗。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听说这诗是福惠写的,皇上因此大喜。打死我也不信福惠那病秧子能写出诗来,这一准是明莼的代笔。 但这代笔的事情,又脱不了太后的意旨。 太后和福惠都已经死了,现在已经是雍正八年,我进宫也有两年了。每次一想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地绕到后宫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上去,我强迫把思绪转回来,“福惠写的”那首诗好像是写动物的。 仿佛是青蛙吧?。 我默默盯着熹贵妃的背影,她跪也跪得昂首挺胸,确实像一只凸肚蛤蟆。而碰巧,她身上又系着一条豆绿色宫涤。 嗯,美貌的蛤蟆。 说她是老太婆,可能过分了,她毕竟也才三十九岁,风韵犹存。但是对于十六岁的小姑娘来说,三十九岁真的太老了。 雍正六年,宫中一下子进了一大批妃嫔——这个一大批是对比雍正其他年份而言的。现在我的左右后方就有不少十六岁小姑娘,我相信她们都觉得熹贵妃是老太婆。 当然,明莼除外。 她可是明莼,是宣妃娘娘,怎么会这么流俗的想法呢。她高贵得很。我特别讨厌她那副遗世独立的劲头,可惜陛下就好那一口。 一直在胡思乱想着,不管从哪开头,最后都能绕回明莼身上。 大概是太讨厌她了。 好不容易皇后醒了,结果她老人家看着后宫嫔妃齐压压跪倒的样子,居然流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真是让人心凉。明眼人还在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