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_第10章 圆仁:最后的旅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圆仁:最后的旅行 (第13/24页)

列里的紧张。他不知道,一场政变正笼罩着这支军队:护送陵驾的知枢密是文宗时代得皇帝宠信的近臣,厌恶正掌权的宦官仇士良,打算在带兵出城埋葬文宗时发动政变。但他们的谋划被仇士良的亲信察觉,被抢先一步杀死。

    开成五年(840年)八月二十日,圆仁到达灞桥。灞水和浐()水从终南山发源汇入渭河,向北流去,渭水清,泾水浊,所以“泾渭分明”。夕阳沉入宽阔的河水,长安城遥遥在望。曾经辉煌的唐王朝,此时也如同一轮将沉未沉的落日,摇摇晃晃挂在渭水上。

    几乎同时,五十三岁的李德裕从扬州被调回京城,做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终于又做了宰相。武宗很喜欢李德裕,他们要一起做一些大事。在这场君臣两欢的遇合里,他们把“筹钱”作为第一重要的论题。在已经被前代皇帝们几乎竭泽而渔的各项生钱之道以外,武宗和他的宰相找到了一个富矿——佛寺和僧侣。

    五

    二十多年前的元和十四年(819年),李德裕还年轻,在京城做监察御史。这年城里发生了大事:凤翔法门寺开护国真身塔,展示塔中收藏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唐宪宗李纯的身体不太好,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忽然迷恋上求神炼丹,性情越发暴躁。身边的宦官讨好他:“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相传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

    十四年针对藩镇的战争给了宪宗一个“中兴之主”的好名声。它带来的,除了自尊心的满足,还有更连绵不断的焦灼。宪宗才四十出头,他依然维持着强硬的治国方针——国家必须恢复到安史之乱前的局面,中央对藩镇的分裂行为绝不姑息。但他心里明白,藩镇的臣服取决于他有多少军队去讨伐,有多少好处去安抚,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