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农事伤(上) (第1/5页)
这日午后,蕙宁在东偏厅审核年账,满案是翻开的账册与随手记下的红笔批注。她细细翻看,眉头渐蹙,略作整理,便亲自去寻赵夫人过问。 赵夫人见她进来,笑着招手让她过来坐:“我瞧你过了年也不得清闲,家里头的事情都麻烦你了。” “娘,我没事儿,我喜欢这些琐碎事儿,磨练性子,”蕙宁笑着将手中的账本递上,开门见山,“我这几日查账,发现其中几处佃庄收成年年递减,尤其是东郊那块田,今年只报了去年的六成。” 赵夫人一边听,一边翻开账本看她红笔圈画的地方,眉心渐皱。 “这庄子是你二叔留下来的,”她缓缓说着,“他和你二婶都去世得早,又无子女,那些田产便由我们家接手打理。这几年倒也没出过什么大事,只是你说收成差……” 蕙宁点头,语气郑重:“我觉得事有蹊跷。收成不好是小,可我听厨房里头几个常年与庄头家往来的下人说起,那庄头家里穿戴却越来越体面,连他家孩子都到处说‘爹娘常进城里买金线缎’,您想想,这岂不是不合常理?” “若是有人借机拿此事做文章,传到圣上面前,说我们‘家风不肃,失律于下’,那时就是小事变大,口舌变祸端,怕是国公府清誉也保不住。”蕙宁下了一剂猛药。 赵夫人沉吟半晌,长叹一声:“这庄头姓鲁,是你二叔的老部下。你二叔年轻时从军,战场上与这庄头是过命的交情。后来你二叔伤重退下来,便托他打理这片田地。你说他有猫腻,我心里不是没想过,我也觉得这块地的收成有些猫腻,可真要动他,又怕寒了人心。” 她说着又补了一句:“而且这人和几位老仆也都相熟,背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