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总则 (第2/5页)
经接触到了第一种非碳基生命。 地点在名为“金刚石s”的星系里面,在一颗近日点不到五千万公里、远日点大约只有七千万公里,条件比水星还要恶劣的行星上,出现了一种以硅元素为基础,具备自我复制与增殖的原始生命体。 这个巨大的发现,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科学家对宇宙生命形态的了解程度。 当然,这些发现,为探险家在“火狐x2”上扮演“上帝”创造了条件。 探险者没有盲目采取行动,而是首先利用先前到达的智能微观粒子,对“火狐x2”进行了全面探测。 仅此一项工作,就花掉了五年时间。 当然,这是绝对有必要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中,不同文明的进化线路很有可能完全不一样,或者说不一定与人类一样。一些文明就算没有进入农耕时代,也很有可能从游牧时代直接进入工业时代,甚至直接进入核能时代。还有一些文明,在游牧时代与农耕时代之间,有一个长达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过渡时期。部分文明,甚至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停滞不前,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后都没进入核能时代。总而言之,一个宇宙文明能以什么样的方式、以及以多快的速度进化,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由文明本身的,而是由文明诞生的摇篮决定的。比如在一些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上诞生的文明,因为缺乏足够的能源,进化速度就比较慢。又比如,在一些围绕巨行星运行的行星上诞生的文明,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在进化到某一个阶段之后就停滞不前了。 事实上,这些都很容易理解。 做个假设,比如地球上的元素到第二十六位、也就是铁就终止了,没有出现像铀、镭这样的重元素,那么人类文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核能时代,在发展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