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异时空之帖木儿东征明朝之分析 (第5/8页)
,也可以说是天佑大明,让那穷兵黩武的“老匹夫”帖木儿喝酒醉死。如此,居然让“永乐大帝”朱棣虚惊一场,细想过后不得不加强西北的边防。 然而,历史重来,假如“帖木儿”在东征明朝途中没死,而是按照情报收集路线顺利率军进入中原,这这段历史或许别开生面,因为当时的“明成祖”刚登基不久立足未稳,未必能抵得过二十万精锐骑兵进攻。 其中的原因可以类比后世“清军入关”的情况,毕竟南京的“建文朝廷”不太配合朱棣各位“篡位谋逆者”。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不惜诛杀了明军中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这对明军战斗力的摧残是空前绝后的,并且一直影响到“永乐年间”,而逃过一劫的一小部分优秀明军将领又在“靖难之役”中死于内战,未死于内战的属于建文帝的明朝中央军的将领,对于刚刚夺得大位的朱棣来说又并不值得信任。 当然了,这些“建文朝廷”的武将们对“新君”朱棣也充满疑虑,如果让这些将领带兵上战场与“帖木儿”军队作战,势必会军心不稳,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朱棣完全可以不用这些人领兵! 不过,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不用这批将领带兵,那这仗基本上就不用打了,除非只靠朱棣自己带领的北方“燕军”嫡系部队,但实力太弱小了,就算是下令征召驻守在东北地区的“朵颜三卫”蒙古骑兵来参战,依旧没有必胜把握。“建文帝”的中央军才是明朝主力部队,国难当头,中央军的这些将领必须得用。 造成这种局面,“四子”朱棣恐怕还得埋怨自己的老爹“朱重八”,因为在“洪武”二十六年(西元1393年),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便借口“凉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