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8章:帖木儿为何执意东征明朝(下) (第1/5页)
上回说到“奥斯曼帝国”在崛起后被“帖木儿帝国”狠狠爆锤,亡国之际却发现对方调转矛头去东征明朝。 老谋深算的“帖木儿”在诱使“奥斯曼帝国”苏丹巴伊泽特,跟随自己在土耳其中部亚洲领土上进行“假撤退”,便轻易就做到把对方带到了安卡拉平原。这时,巴伊泽特大军无法抵抗帖木儿军队里的高效骑兵,在几次排山倒海般冲锋砍杀过后,他很快就屈服了。无论帖木儿的这场胜利多么壮观,但也都是昙花一现。 希尔丁格曾总结说,“由于缺乏巩固,帖木儿的伟大胜利最终一无所获。”因帖木儿的“遗产”与“掠夺和冲突”密不可分,故帖木儿大军一旦撤退,其占领区就会乱做一团。当然,若“帖木儿”死了,帝国会危险。 “帖木儿”大军于西元1402年在安卡拉击溃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并俘获了“奥斯曼苏丹”巴哈泽一世,并用锁链将他带走。不幸的苏丹于第二年在囚禁中去世,却留下了四个继承人,使得他们在十年内彼此争夺对奥斯曼安纳托利亚剩余部分的控制权。这也是“帖木儿”愿意看到的,毕竟cao控对方命运才显得高明。 “帖木儿”继续向西,大军推进到了爱琴海港口“士麦那”(即后世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在那里,“大军”占领了一座基督教的“十字军”城堡,并屠杀了所有的“异教徒”守卫者。 “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拜占庭式宫殿大门也被“帖木儿大军”拆卸下来,并带到了万里之外的“帖木儿帝国”首都——撒马尔罕,在那里受到了克拉维霍的大加赞赏。 在“帖木儿”征服对方之前,对“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是通过征服、篡夺和交易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