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99节 (第6/7页)
掌控力远远不足,一个县的官员需要靠这些胥吏去执行公务,那么出现包庇、隐瞒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一点我当然想到了,你以为我出去这几年白跑的吗?怎么不知道地方胥吏的危害?” 赵骏笑道:“对于这样的上下结构,我早已经研究过。要想瓦解地方胥吏,就必须从三方面着手。” “哦?” 范仲淹来了兴趣道:“哪三方面?” “第一是必须要给予他们收入来源,第二是需要给予他们上升空间,第三是给予他们监管力度。” 赵骏说道:“这些庞大的胥吏并没有纳入朝廷的俸禄体系里,收入全靠吃拿卡要,而且没有上升空间,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活,看不到希望,那自然会自甘堕落,但有了收入保证,有了上升空间就不一样了。” “你是指两税制,还有胥吏考核?” 范仲淹想起了赵骏在改制当中提到的另外几个东西。 “不错。” 赵骏点点头:“税务以后改为国税和地税,地方税务留下作为地方开支以及胥吏工资,胥吏当中优秀者可以被县令推荐前往州府参加考试,考过者再来汴梁继续考试,过试者就能入仕为官。” 国税和地税两税制度就不用多说了,胥吏考核跟后世公务员考试不同,而是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及唐宋科举制结合出来的产物。 汉代如果有胥吏干得好,就会被州府推荐做官,这种形式叫做举茂才。 科举则是考进士。 但汉末这种举茂才的形势已经形同虚设,察举上升通道往往被豪门贵族垄断,当时有“举孝廉、父别居。举茂才,不知书”的说法。 所以赵骏把二者结合,让地方县令推荐优秀的胥吏参加州试,也相当于科举里的乡试。过了州试就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