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68节 (第4/7页)

百姓再添大概32%的房价,把这套房子从房东那过户给他,算是以92%的房价把房子买下来。

    “全租房是什么?”

    “跟这个典房制度一个意思。”

    “韩国也缴纳大笔款项租房?那他们为啥不干脆买房?”

    “因为买不起嘛,这大笔款项还是找银行贷的。”

    “哦。”

    蒋堂点点头:“那确实跟这典房很像,也是借来的。”

    《水浒传》中说武大郎在县城租了一套宅院,他一个卖烧饼的怎么有钱租一套不错的小院子?

    就是靠类似于全租房的形势,以房屋总价百分之五十的价格租来,大概两三年后,房东会把这笔钱还给他,形成了大宋独有的典房制度。

    至于武大郎租房的钱哪里的呢?一是靠借贷,二是靠老婆潘金莲的嫁妆首饰。

    史料记载,这种方式在北宋非常流行。

    因为北宋的形势跟韩国有点像,由于经济发达,百姓都进城务工,除了首都开封以外,其余三京以及很多二三线城市也都聚集了大量务工人员。

    这就造成房价暴涨。

    到宋徽宗年间,汴梁的房价那简直是扶摇直上,普通汴梁打工人按每天100文收入来算,一个月就是3-4贯。

    可当时汴梁外城最普通的一间民宅都价值三四千贯,贵一点的八九千贯。稍微上点档子的宅子都要好几万贯,内城豪宅更是涨破天际,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贯的都有。

    苏轼为了买房卖了很多字画,还找弟弟借钱,才勉强凑足了买房款。他弟弟苏辙当了宰相,一直到七十岁都还在租房子住。

    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