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47节 (第3/6页)

  看上去花了五十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原理是一样的,没人做是因为建发电厂没意义。

    当时电力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作电灯照明。

    然而哪怕十九世纪初就有人发明了弧光灯,可照明持续时间还是非常短。

    直到爱迪生改良了碳化竹丝灯,让原本能持续照面400个小时的碳丝电灯延长到1200个小时,电力才有了商业价值。

    所以大宋建造发电厂简单,可制造电灯却很麻烦。

    哪怕赵骏知道竹丝电灯还是不行,应该用钨丝才能更持久,但受限于真空技术,以及另外一个主要原因,电灯照明事业一直得不到发展,发电厂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

    而这个原因就是——赵骏并不知道钨在古代的名字。

    这就导致在这个领域大宋还是两眼一抹黑,需要不断地试验各种材料,才能够找到钨丝。

    使得即便大宋很早就发现了电力,却一直无法让电力迅速应用于生活当中。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赵骏不是万能的。

    何况科学很多时候都是在偶然因素下产生,西方很多科学家还经常把科学当作神学和奇迹,想要把这种偶然变成必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仍然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大宋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有人在给他们指引明确的方向,这样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在未知的领域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如今之所以能够开始建造发电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化学院利用汞研究出了真空技术。

    同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他们发现一种叫做重石溶解后的金属,在通电之后可以实现长时间的照明,并且光线并不强烈刺眼,与后世白炽灯一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