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17节 (第6/7页)
候,还见到了赵骏,当时赵骏给了他一些嘱咐,让他时刻铭记在心。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五月四日,钱塘江上,一艘中等客船漂泊在江面,在微风细雨当中,缓缓向着河对岸的西行镇驶去。 柳永今日和两浙路提点铸钱兼转运判官赵晓之一起前往会稽办公。 客船随着江波飘荡而摇晃,窗外下起了连绵小雨,屋内柳永正拿着一副短令小词欣赏。 赵晓之走了进来,对他说道:“副帅,前面就是萧山了……咦?副帅竟然又写了一副新词?这我可得好好欣赏一番。” 宋代一路主官正常情况下其实只有三个人转运使、提刑官以及常平使。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四个,因为运河沿线的路会多一个发运使,少数民族或者边境的路有一个安抚使。 所以一般把北宋一路主官称为四司,他们分别是帅司、漕司、宪司、仓司。 其中转运使负责财政,安抚使负责治安,发运使负责漕运,提刑官负责邢狱,常平使负责仓储。而一路的政务最开始并不归他们管,每州知州负责本州治理。 等到真宗仁宗时期,转运使地位渐高,不仅管财政,还主管地方政务,权力变大。到政制院成立之后,正式把转运使设为主政官员。 因此就像知州平时被称为太守,转运使被称为司帅一样,副转运使作为老二,同样也有一个副帅的雅称。 听到赵晓之的话,柳永却小心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