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84节 (第4/6页)
大部分汴梁百姓的目光。 就像后世任你国外打得昏天黑地,国内的百姓过着太平日子,最多也就是看一眼,谁会把心思全放在国外上? 何况这也是个趋势。 物质不丰富的社会在文化产业方面往往就比较落后。 不是说诗词歌赋,而是指民间文化。 百姓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填饱肚子,自然不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因而从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民间娱乐都没那么发达。 各类表演形式在以前最多就是有个雏形,或者即便是出现了,也只是为达官权贵服务,很难下至民间给百姓提供。 这种情况直到到了宋代出现了改观。 宋代第一次农业革命,粮食爆发性增产,生产力提高,百姓生活稍微富裕一些,能够在填饱肚子之外,也能享受一下精神食粮。 于是文化艺术迅猛发展。 各瓦舍和酒楼衍生出了大量民间娱乐形式。 戏剧、小说、说书、杂耍等艺术形式百花争放,百家争鸣。 这情形颇有点高中历史书里说的“双百”方针的提出,让各类艺术形式能蓬勃发展。 不过后世那是政府提出的方针,并且加以推动。而现在主要是民间自行建设,朝廷乐得其见,亦是大力赞扬。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身物质加上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因为不仅仅有许多文艺从业人员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有科研和经商头脑的人,也在想办法研制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 或许未来照相机、摄像机、电视机都可能出现,只要人们有这方面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