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25节 (第3/6页)
朝廷诸部才是国家的中枢,政令下达的发号之所。 国歌的话就相对简单一些。 赵骏也没有去抄后世的歌,而是让宋人自己写。 主要在于宋代的歌曲和后世的歌曲是两个概念,拿后世的歌过来,当时的人可能会听不懂,或者说get不到歌词的意思。 因而最后找了位汴梁写曲的大家,又让人填了词,几番修改,一首曲调恢弘,气势磅礴的歌曲出炉。 本来填词的任务晏殊想来,但他写了几次赵骏都不满意。 毕竟他是婉约派,词风比较婉转含蓄,而国歌需要的是豪迈大气,自然不能清调柔美,只能另找他人。 可惜豪放派公认的开山鼻祖现在还只是个十岁小孩,不然的话少不得让苏轼来提上一笔。 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宪法、新规、章程之类,奠定了大宋从封建制度国家过渡转变到如今君主专制的现代化国家。 事实上如今的君主专制也算是君主立宪下的二元君主制,还没有完全君主立宪而已。 因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君主手里,而现在大宋的国家权力掌握在政制院手里,因此可以说如今算是半君主专制,半君主立宪。 新法下达之后,百官们倒是觉得新鲜,却并没有反对的声音。 毕竟这跟他们无关。 里面的内容并未涉及到百官们的利益,只是把以前很多事情摆在了明面上,放进了法律里。 何况国旗、国徽一类也显得正式,为大宋平添了几分仪式感。 直到宪法下达之后,他们才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宪法当中有不少约束官员权力,对官员监督的内容。 显然这会让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