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第10/12页)

陆荣廷立即附和。

    这时也有人主张请黄兴组阁,可是袁世凯自己早已胸有成竹,他心中的人选是他的老朋友和外交方面的重要帮手唐绍仪,唐在被派为南北和议时的北方首席代表时,袁就已安排了他未来角色的伏笔。因为唐和南方革命党人相处甚洽,又深通洋务,和英美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在袁系中,唐绍仪是个能够被中外接受的理想人选。

    更为主要的,是袁世凯不希望李安生入阁,要是给这位小兄弟上台组阁,哪里还有他袁大总统的远大抱负?

    1912年1月7日袁世凯正式向已经到北京的参议院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参议院予以同意。

    1月15日唐绍仪列席参议院发表政见,并将新阁名单提请表决如下:

    外交总长陆徵祥(当时系驻俄大使,故由胡惟德署理)

    内务总长赵秉钧

    财政总长熊希龄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司法总长王宠惠

    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李平书(未到职,由王正廷署理)

    交通总长原提名梁如浩,未被参议院通过,

    乃由唐绍仪暂兼,后由施肇基代理。

    这份名单,好像是容纳了各方面,因为唐绍仪虽是袁的亲密朋友,可是他又和同盟会方面是好朋友,陆徵祥是无党无派的外交家,熊希龄是君主立宪派,袁系的人只有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三人,而同盟会方面却有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三人。

    袁世凯认为这是非常公平的分配,其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因为唐绍仪是袁的老友,而陆徵祥则为袁系的附庸,而君主立宪派在同盟会和袁系间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