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瑷珲除暴(14) (第1/5页)
撒列昂几乎要气晕了,眼前尽是挖出来的条条道道纵横交错的战壕,这颠覆了他对战壕的认识。 清军这是在发疯,他们真的疯了,居然在城里挖战壕,而且举目望去,许多废墟与临时搭建工事组合起来的防线无一例外的被战壕所包围着,而这些可以通过交通壕来互相联系的工事,全部成为了占据有利地形的火力点。 这个时代的战壕几乎全部是平行壕,由散兵坑演化而来的堑壕战艺术还没有后来一次乃至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的出神入化,撒列昂看到这样的战壕不发疯才怪。 要不是给李安生的空间太小,他绝对不愿意在堑壕中与俄军交手,而是凭借巧妙设置的火力点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俄军只能在堑壕中乱窜着成为射击的靶子。 要是俄军有工兵在的话,当然可以反掘进作战,按照他们自己的进攻意图挖通堑壕,让清军凭借交通壕来掌握战争主动的意图落空。 可是撒列昂并没有超前的意识与战争本能,只能下令继续发起猛攻。 李安生当初设计这些交通壕的时候,都是按照后世的标准,交通壕都是蛇形的,步兵的1米多宽、2米多深,这是为了形成标准讲啦继续贯彻,也有能跑马的战壕,这是为了联络方便而设置的,其余的他都没有照搬,比如大部分的掩体都没有采用,因为没有必要。 在此基础上,他别出心裁的参考了后世电影《地道战》中的概念,巧妙的利用数学公式推算了一道道题目,将交通壕设计成为了一个个的陷阱集合体,进来的俄军不是要遭到暗算,就是被优势兵力所围歼。 他争取让每一个进来的俄军都能成为活靶子,火力点轻而易举的就能将他们笼罩,而俄军却无法发挥人多的优势。 就是这样,俄军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