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 (第3/4页)
附试却不过的,那不是说正试的考官有眼无珠? 因此, 顾桓这秀才的功名算是板上钉钉了! 一时间,全城一片哗然, 道贺之人络绎不绝。要知道十六岁的秀才,不说在韶州这样偏远瘴疠之地,就是在江南那样文风鼎盛之地,也是极为难得的! 顾桓自己也是始料未及,拿着自己默出的考卷左看右看, 也看不出一朵花来。 因此在面对莫长史的恭贺时, 就苦笑道:“我实在没想到能中案首, 长史大人也是看过我的文章的……” 却听莫长史摇头笑道:“科举之事,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要说前几名的文章有多大的差距, 也不尽然。我看你的文章, 榜上有名的必然的。能得案首,想来是投了考官的眼缘。” 此次院试的主考官是广东道学政, 阅卷官是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的山长,其中就有白云书院的山长。 顾桓想到自己在广州时,也曾跟顾林和杨家兄弟拜访过白云书院的山长。不过只是请教了一翻,没有深入交流。 这么说来,难道这真的是自己的实力? 案首啊!早在离京的时候,他对父亲开玩笑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来韶州说不定还能得个案首。如今果然让他说中了吧! 这么一想,顾桓也不由得高兴了起来! 放榜之后,顾桓收到了好些同科学子的请帖。其中就有当地几大家族的。 今科院试,萧家子弟七人下场,过了四人,在城中也算是文风蔚然之家。收到萧家的文会请帖时,顾桓笑了笑,回了帖子,表示一定按时赴约。 本朝读书人是很喜欢各种集会的,不是诗会就是文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