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5 (第4/4页)
的寒门子弟,并提前为之赐名。 闻弦知雅意,有心选入皇商的商人自然而然将圣旨与文章联系到一起。他们可不在乎花上那点钱。而这些商人打着捐助的名号,圣旨与文章又毫无干系,言官也无可弹劾。 而在朝中,宁大人也有感于皇帝的仁慈,自愿捐出家产,建造蒙馆。当然,有宁家带头捐款,朝中的大佬们也很是割了块rou。皇帝自然不会说一个不字,全部接收,并且特意点名表扬了首先慷慨解囊的宁大人。 宁大人带头捐了一万两,他的同僚们为着不得罪皇帝,就算比他少也不敢少太多,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想想这人被赞扬一副假惺惺的模样,再想想宁妃在宫中得宠的架势,大多数人都把这一肚子暗火撒在了他身上。 宁大人自然能感受到同僚上司隐隐的针对,可是他也很绝望啊。尤其是每次别人艳羡地提起宫中以男儿身蒙圣宠的宁妃,他只能一边强笑应和,一面在心中怒骂不孝子。 随他怎么骂,凌彦在宫里的生活越来越滋润。 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第一座希望小学在京落成。凌彦代皇帝出席剪彩。皇帝还亲笔题写了建馆碑文。首批入学的是附近几个慈善堂的孩子,以及听说了费用数额后主动前来的附近的猎户农民的孩子们。 再怎么说,不过一座蒙馆,真正到场的主要是当时出资的商户,凌彦在其中自然是被众星捧月的对象。 凌彦对于这种场合习以为常,盛赞各位商人为国之栋梁慷慨解囊的慈悲心肠,把他们称作儒商,大加称颂。马屁拍到位,当然要谈后续捐款的落实了。凌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