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4章 运输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运输机 (第59/64页)

  近百年来的人类航空技术进步不仅仅在应用发动机、航电设备等核心部件,机身材料也凝聚了最先进的科学成果,是让飞机变得更大、更快、更轻的重要基础。

    选择机身材料,主要是要达到机体强度、刚度、性能和经济性的平衡。机体要能够满足速度和机动性的要求,承受起降、飞行及装载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压力,而且还不能变形。每当设计一种新的飞机,最先制造的几架样机中必须有一架进行静力试验,也就是根据计算出的各种数值,通过在地面上各种人工方法来模拟飞行时飞机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从而检验机体材料是否能达到预期标准。

    最初的飞机主要是由木头骨架和布罩组成的,很快,不断提升的速度就对机体硬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飞机开始走向全金属时代,机身多由铝和钢制成。二战后,超音速甚至超2倍、3倍音速的飞行要求机体拥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热程度,高速飞机开始采用钛合金。钛合金价格昂贵且难于加工,但它耐高温、抗疲劳等方面比铝合金好得多,被大量应用于当代战斗机上。f-22战斗机上使用的钛合金高达39%。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复合材料,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的基础上埋入增强纤维组成,机械特性和化学防护性能都非常好,不仅保证了飞机的刚度和强度需求,还易于加工。但它的缺点是战场生存能力较差,受到小破损(如被弹片击中)后强度就会大大降低,这限制了其在战斗机上的应用,但在军用运输机等大型飞机的研制中大受欢迎。不仅是a400m,波音787、a350等客机上复合材料的比例都占据首位。

    4.15 未来运输机何去何从

    从以上运输机的介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