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_第13章 职场向上:产品思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职场向上:产品思维 (第6/9页)

分钟规划得很好。最后是组织能力,能合理地组织讨论结构。

    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为了表现自己,不管对不对,大家都踊跃发言。小王不能很快地组织出有逻辑的语言,一直当着hr的面,若有所思地看表。(注意:这是得分点!有时间意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表现出来的,明白了吗?)

    正当大家激烈讨论的时候,小王站出来打断,告诉大家时间到了,应该停一下,然后总结大家刚才讨论的要点。(如果讨论的时候插不上嘴,你就做总结!)

    “刚才大家说了以下几点:

    1.……

    2.……

    3.……”(这又是得分点!)

    大家讨论的时候,张三和李四因为观点不一样,对立起来,现场一度陷入僵持局面。这时候小王又站出来表示,你们说得都对,都很棒,可能综合在一起会更好,我们综合一下观点吧。(这又是得分点。)

    最后选择陈述人的时候,小王又说话了,大家本来以为小王要抢一下总结者的角色,但是小王说:“听了大家刚才的讨论,我认为刘小萌同学还不错,讲话有逻辑,声音还好听。”

    这一点很了不起,小王看似在夸赞刘小萌,实则是借刘小萌之力。小王都能推荐优秀的刘小萌,大家在潜意识中是不是已经觉得小王比刘小萌更优秀了?

    就这样,既内向,逻辑思维能力又不强的小王凭借自己的表现,成功成为全场最优秀的人。面试结束后,大家对小王心服口服,他既不争位置,也不抢话,最后还推荐别人,给别人表现的机会,这样的人去哪儿找?!

    小王用自己的表现以及不过几百字的发言成功征服了面试官,也成功征服了我。

    思维落地:多做群面模拟

    我认识一些不擅长做群面的小伙伴,他们看了很多方法论,也跑来向我请教,我都毫无保留地跟他们讲了自己的方法,但他们依旧不擅长做群面。

    为什么呢?

    其实,高手和普通选手之间有着很大的认知上的差距。对于你掌握的方法,你需要尽快创造机会实际运用一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短板。而且,在一次次群面模拟中,你可以克服自己对群面的恐惧,树立信心。

    现在有很多免费的群面模拟群,大家可以去搜一搜,多参加模拟,实践一下。

    向领导汇报工作,要懂得金字塔原理

    1

    《道德经》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对我们人生的指导作用,还在于它所包含的智慧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具体、琐碎的事情里。

    有一次,我让一个组员组织一场会议。半小时后,他跟我汇报说:“小刘星期三下午有事,小李这两天出差了,王姐只有星期五才有时间,再加上这几天会议室的预约比较……”

    上了一天班,我头昏脑涨,还没听完他的话,我就不耐烦地打断他,说道:“说重点。”

    结果他又换了一种说法把原话说了一遍。

    五分钟下来,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会。

    本来想批评他,但开口之前,我突然停住了,我想起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

    当时,我还在一个领导的带领下运营公众号。有一段时间,我做得挺好,文章的阅读量屡破纪录,被各大平台转载。我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得到领导的关注,然后被他夸奖一番。结果没过多久,我就在电梯里遇到了老板,打完招呼后,他问我最近公众号的运营数据怎么样。

    我很自信地说:“这星期我们的推送有‘20万 ’的阅读量了!”结果,老板面无表情地听我说完,点点头就走了。

    他怎么没夸我?我想不通。我想,没道理啊,站在领导的角度,听到自己手里的公众号的推送阅读量这么高,难道不应该高兴吗?难道领导不知道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吗?

    问出这个问题的一瞬间,我突然就懂了,其实领导只是不知道“20万 ”的阅读量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是天天接触数据的人,我知道数据是怎么变化的,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增长率是多少,是怎么达到的。如果我不说出这些情况,领导又怎么知道数据的好坏呢?

    2

    于是,后来领导再让我汇报数据,我就把汇报的顺序调整了一下。

    我这样说:本星期推送的阅读量达到“20万 ”,比上星期增加30%。能达到如此之快的增长,是因为我们做了三件事情,其中有两件是我们可以继续优化下去的。之后我也会继续尝试采用别的渠道和方法,保持数据的稳定增长。

    我发现,当我调整了汇报的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