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从军行_第十九章 将计就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5/6页)

现山脊背阴处和树林中有大量后金军蛰伏。

    刘昭孙这才验证了杨林的身份和军情的真伪,忙回禀刘綎详情。他心中暗道侥幸,若没杨林及时报警则全军危矣。因此对其的好感直线上升。

    路上,杨林向刘招孙进言,称这三千奴兵分东西两侧埋伏,那么不如将计就计,大军可佯作不知继续前进。

    待到酉时日落正是人马需要进食休憩之时,我军可正常进食,以麻痹奴军一同进食。

    等其放松戒备则令大军快速占领山脊,由上自下合围奴军。届时敌军虽悍勇,但猝不及防下先机尽失,又不占地利与人数之势,此战大胜可期。

    又言,为便于在昏暗中分辨敌我,可设口令互辨。再让官兵以白布缚于左臂之上,凡混战中无口令和标识者皆为敌军,可斩!

    刘招孙闻言细细思量一番,觉得杨林年纪虽少,但所言尽占兵法所言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要义。他觉得杨林的办法可行。

    见到刘綎后便将此策和盘托出,一众将领也觉得此策甚好。不管如何,以一万人打三千人,即便不胜也不会吃亏。最后刘綎与将领们又对细节进行了补充,然后决定依策执行。

    古时普通人家一年也吃不得几块rou,多数人患有夜盲症,民间俗称“雀盲眼”。原因就是rou类和动物内脏摄取不足,所以古时军队搞夜袭多是小股部队。

    刘綎为何答应夜间作战,是其在出征辽东前一段时间内鼓励部下们去打猎,以增加吃rou的次数。又通过买卖的方式获取rou食,降低官兵患夜盲症的人数,他这才有底气让部下进行夜战。

    后金军中不是没有夜盲症,但因为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相对来说数量较少。

    当杨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