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蝉鸣之夏】 第一章 (第6/6页)
当地辈分极高,许多小辈见 到都得喊叔公,又颇有眼力色地在文革初期混了个革委会主任,他发话说中小学 校舍都破旧了,既然要砸,那不如废物利用,把祠堂改为校舍,用主席赋予我们 学生的正气去镇压「四旧」邪气。就这样,祠堂变成了校舍,这些都是鸣夏父亲 讲给他听的,每次说起这事,父亲都一脸钦佩说:陈叔公(中学校长)才是真正 的能人啊,可惜生不逢时。 得益于当年中学校长的庇护和管理,祠堂在变成校舍后文化气息愈发浓厚, 也能说是先祖庇佑,十几年里从这里陆续走出一批学者跟科研人员,有的甚至出 国被聘用于国外大机构,他们或多或少也捐了些钱回学校作为修缮资金,这样一 来学校名气越大,十里八乡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进来,但学校招生标准颇为严 格,除了宗族里的小孩免试入学外,其它地方的都得考试,这样学校的平均素质 就更高了。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年年保持数一数二的成绩,这是让鸣夏老子觉得比 他赚大钱更为骄傲的事,鸣夏的母亲虽不喜炫耀,但在别人当面夸起时都眼角弯 弯的。而在学校中教书的老师也都水平个顶个的尖,这也是正常现象,高薪资引 来高水平人才。鸣夏是学校里的红人,德智体美走在前列,深受老师宠爱,也是 这种宠爱,让他提前接触到成人的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