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17章 君士坦丁之围 (第8/12页)
对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而言完全不是问题。 大汉海军使用的组合式登陆栈桥,采用了标准化的构件,支撑柱、桥面、斜撑、紧固件,每一种都是固定的几个大小形状,组成十八座浮桥的成千上万部件,只有用途不同的二十二种标准造型。 不仅如此,这套设备还能任意组合成宽度不同、深度不同、载重量不同,在各种情况下都适用的栈桥、浮桥、渡口、码头…… 所有的木构件都经过了防水处理,刷遍了桐油,保证在海水中浸泡不变形,拆掉之后晒干下次还能使用。 军用品的要求比家具更高,家具直接榫接就行了,栈桥为了加固还在榫头上蒙一层富含棉麻纤维的桑皮纸,这种纸在海水中浸湿比较缓慢,随榫头塞进榫眼之后慢慢发胀,更增加了摩擦力,使榫接越发牢固可靠。 楚风将这些解说完毕,又拿出几只玩具积木似的东西递给格瑞斯瓦德和他的学员们,“这不是积木,而是鲁班锁,六块木结构用榫接法组合在一块,你们可以试试把它解开,再重新组合起来。” 初次接触的热那亚人,根本就弄不好,只能望着这种东方式智慧的载体无奈兴叹。 鲁班锁,也叫八卦锁、孔明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相传由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发明。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 楚风笑笑,很轻松的就把一只鲁班锁拆开,又重新组合起来——对于一个机械专业的高材生来说,这实在太简单啦。 热那亚海军提督佩服无比,捧着一只鲁班锁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