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给皇帝的投名状 (第8/10页)
甚至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困惑和不可思议。 当然,也夹杂着几分欣喜。 “王卿,这是何意?” 显然,皇帝也搞不懂面前的这位王文川,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皇帝心动不心动? 当然太心动了! 甚至觉得,眼前的王文川突然变成了自己的知己,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甚至这官制法,不像是王文川想出来的,却更像是他这个皇帝自己想出来的…… 楚歌不由得微微一笑。 熟悉吗?似曾相识吗?心有灵犀吗? 那就对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你想出来的…… 他所谓的“官制法”,其实就是这位皇帝在王文川新政之后,自己搞的“元丰改制”。 这两条内容一点没变,全都是这位皇帝想出来的内容。 而这次改制,自然也十分顺利地推行下去了,毕竟是皇帝铁了心地要做的事情。 而王文川在当时,是不同意这个改制的。 原因很简单,这个改制实际上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官员的升迁、任免,以及三省的职权,有很大一部分都从宰相手中收回,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王文川自己就是宰执,是不希望别人掣肘的,怎么可能会同意这种事情? 如果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套改制确实让官员有了定职定位,减少了朝廷的开支,但这种影响仅限于中央,对于地方而言,效果甚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而它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等于是变相地为皇帝乾纲独断、避开以宰相为首的各级官员的监督,迈出了坚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